
第一代紐約朋友
每當我說我在紐約待了十年回台,大部份的人都會問我,為什麼想要回來?這為什麼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盡,更不是什麼矯情「家鄉還是最好」的理由,這樣問我的人,應該是抱著「紐約比較酷,你幹麻想回來這個爛地方?」的立場吧?
紐約朋友 Jackie Xiao 正在進行一個私人訪問計劃,問在紐約待過的人以下問題,趁我還可以回想初衷,雖然其中很多感受難以言喻,但這些應該可以算是文字可以表達出來的回台主因。
電影是八大藝術中,最貼近人民生活的其中之一,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,出現了擁有不可思議相似性的拍片方式的電影從業人員。
蔡明亮:讓演員演自己。
李屏賓:天天是好天:順應天候的電影攝影。
王家衛:演員在觀看影片成品之前也不會知道戲的內容,讓演員自由發揮。
侯孝賢:沒有劇本、排戲的特殊方式。
當然還有台灣新浪潮裡面一些對自然光源及長鏡頭的追求,及諸多導演的故事題材都貼近現實社會,而在電影裡面,文明世界下的自然不就是社會中生活的寫實故事嗎?